国一日记#240713(ぶんか)。

刚刚过去的 2024 年 7 月 11 日是“711”的店庆节日,哦不,跑题了,应该是第 35 个「联合国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今年的主题格外的强调了人口数据统计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24 年全球人口接近 82 亿,人均寿命达到了 73.3 岁,甚而预计全球人口会在 2080 年达到 103 亿的数值。
可是,等等,且慢。上面的这一数值,同时也有可能是地球人类这一时期的「峰值」了。全球人口从 2080 年将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本年度的报告指出,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在内的 63 个国家人口已达顶峰,甚而预计 2100 年中国的人口将下降至 6.33 亿。
以去年统计的数字来说,80 年后的中国将比现在少了将近 8 亿人。
……
啊,这 8 亿人的“KPI”是不是也要算上我一份儿?我在心底掰扯了半天,才算出“那会儿”的自己如果尚在世上,已然 113 岁高龄。要么就是已经死去很久很久的“国一”,要么就真的是个千年王八万年“龟”了……(无聊的谐音梗)
从现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出发,去联想减少了一倍之多的大城市会变成什么模样。亦或者在国内羡慕的日本啊、加拿大啊、北欧啊等等国家的那种地广人稀的“乡村感”,真的会在几十年后呈现在中国本土之上。
就好像真的有个「灭霸」,对着中国的人口,打了个“响指”。
(不懂的就自己科普吧……)
……
人口的减少,和经济形势等等都息息相关。
一来是越来越娱乐至上和沟通成本低廉以及信息传播快捷的新时代,感情也好婚姻也好变得不再那么牢不可破,甚而大多数年轻人(是否包括我?)已然不想考虑结婚的事情。
二来,哪怕结婚了的人,在经济形势普遍悲观的当下,似乎也不那么着急甚至不想传宗接代的要孩子了。
如此一来,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了人人皆知的秘密,海飞丝。
哦不,是如此一来,中国人口为何开始急速下降,也就不是什么难懂的谜题了。
……
人口的下降,一方面让中国失去了“人口红利”带来的一系列的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中小城市和偏远山区的新生人口越来越少,大部分的年轻人开始往主流城市聚拢,很多偏远地方便会漫漫趋向“鬼城”的状态。
曾经被我们“嬉笑”的鄂尔多斯,可能会复刻到许许多多的同级别城市和乡村。
更可怕的是,人都“没”了,人所创造的东西也即将渐渐消逝。
就比如说 —— 「文化(ぶんか)」。
……
来到日本之后,特别是同样结婚越来越少乃至新生儿越来越少的国家后,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他们的「文化」却充满着极其强筋的「韧劲」。
哪怕新冠让许多的群众性活动暂缓,哪怕日本的经济形势同样不是非常乐观(汇率啦什么的)。但是大到东京、大阪、京都这样的一线城市,小到名字都不容易记住的地方城镇,每个月甚至每周,仍然在“人民生产”的间歇,能够听闻继而亲眼所见他们的文化活动。
就比如从七月伊始便如火如荼展开的「祇園祭」。
……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我所谓的可怕是,一个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祭祀”活动,可以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仍然存活下来,甚至还踏上了互联网的快船,并且借着旅游城市的属性将其向全世界的宣传和传播。
没有一个人在 7 月的京都不知道「祇園祭」的存在,没有一个日本人和你聊天中不提到它。
就好像日本的一些文化,已经渗入到了日本人的血液里。
……
前天(木曜日)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有问到在座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祇園祭」的文化活动。
缅甸的也好、孟加拉国尼泊尔等等东南亚国家的同学也好,都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并且在老师谷歌的搜索下向大家展现出来。
但是明明出生在拥有 5000 年历史的古国的中国的国一,却一时语塞。
“北京有什么?”、“春节吗?”、“庙会吗?”…… 我甚至觉得它们当下的热闹和传播程度,都比不过“618”和“双十一”。
……
也许是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确实欠缺了些许了解(我承认)。
但是,如果不去主动做了解便根本不知道的文化,真的还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悠远吗?
可就是这么残忍的对比之下,京都住在我家楼下的拍篮球儿的小学生,都能拍着篮球儿跟我说出「祇園祭」的些许一二。
……
这让我很自卑。
与此同时,也让我对即将进入高潮阶段的「祇園祭」多了一些不光是看热闹的看法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