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记#240612(拍立得效应)。

“我可以给你们拍张照片吗?”
渐入盛夏、暑气蒸腾的午后,语言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不得已而为之的依照学校“领导”指令,按照几周前的预期安排,带着我们一班的学生在明晃晃的太阳下,踱步前往「北野天满宫」。也正是在北野天满宫的大门口儿,我朝着同班的五位来自尼泊尔的同学说道。
……
“可以呀可以呀!”
明显小我十几岁的尼泊尔小朋友们,听到我拍照的“请求”,纷纷掏出自己的手机递给我,以为我只是想帮他们拍照留念。
“不是噢不是噢,我用我带着的相机。然后也用你们的手机帮你们拍。”
我一边蹦豆儿似的用我们之间唯一的共同语言 —— 日语 —— 进行解释,一边从书包里面掏出了一台体积明显大于随身 GR 的硕大相机,拍立得。
“哇,这相机好大啊!”
截止到他们看到我举起相机并准备按下快门时,他们依旧未曾意识到这是一台拍立得。而当相纸随着快门声而慢慢从相机侧边出现后,他们才惊呼起这台相机的“神奇与伟大”。
“别摸中间噢,稍微等两三分钟就好。”
我将几张新鲜出炉的照片递到他们手中,尼泊尔的弟弟妹妹们面带微笑的频频表达感谢。
这之后的“天满宫之旅”,我几乎用掉了两盒相纸。一旁的乌兹别克斯坦同学大哥问我这个“film”价格及多?我回答道一盒有 10 张,大概合 150 円(日元)左右一枚。
他显然以为是 10 张的价格是 150 円,还不忘评价,那这个相机拍照可真值,挺便宜挺便宜。
“不是噢,是一张 150 円,一盒大概就是 1500 日元了。”
话音未落,另一旁的尼泊尔朋友们就更加感叹这些相片的厉害之处了。
……
其实早在 2011 年(十三年前),我就已经接触拍立得相机了。
记得最初买它的原因是送当时远赴重庆上班的女友,在那个 iPhone 4 方才兴起但手机拍照还那么回事儿的年代,总觉得这种即时成像的实物照片,才是留下纪念的最佳手段。
这或许就是拍立得甚至比需要“后期”的胶片相机还要厉害的地方吧?但同时,只有一次机会,并且只有一个“结果”的它,也意味着“纪念”和“留存”的成本变得更高了。
同时,你说拍立得拍出来的东西,真就那么好嘛?
换到过去或许如此,但这个手机 app 里满是滤镜的年代,只消几个“胶片模拟”套上去,便有了或拍立得或胶片相机的味道。
……
然而,拍立得效应真的是无法替代的。
按下快门便能将方才流动的瞬间凝结成实体影像照片的它,拥有着难以描述的魔力。
这种魔力也正如它的成像原理 —— 它帮助人们用实物将那一瞬间迅速的展现在眼前。
也正因如此,拿到相机的这三四天里,我一直将它揣在书包里边,为的就是寻找“值得”用它帮助留下并即时呈现美好实体的每一个对象。
这感觉真的很棒,或者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利用摄影为他人带来快乐的初衷。
嗯,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