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1130(是奥密克戎啊)。

最近这几天,只要还刷手机上上网,就能大概率的看到一个热搜词儿。

“我知道我知道!” 第一位同学率先举手抢答,是中国乒乓在国际赛场上遭遇种族歧视。

好的,这位同学请先坐下。还有其他人想回答这个问题吗?

“老师老师!” 另一位学霸也举起了手准备发言,是微信上可以直接打开淘宝和抖音的链接了!

嗯,倒确实是个科技时代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并否,请大家继续踊跃回答。

“Sensei、Sensei~” 角落里的一个学生不耐烦的说道,当然是《国王排名》了呀岂可修。

你别以为我只知道“sensei”是什么,而不晓得“岂可修(chikushou)”是啥!不过嘛,虽然国王排名足够热搜了,但还不如答案那样尽人皆知。

“是梅西又拿了金球奖!” 速来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体育特长生没有举手便大声吆喝起来。

同学你还是好好踢你的臭(煤)球儿吧!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热搜词儿竞猜”持续了整堂课。就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一面用横过来的粉笔将正确答案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中央,一面十分理直气壮的补充道,“咳咳,再占用大家‘两分钟’时间啊,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写一篇《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的作文儿。”

同学们眼瞅着黑板上的四个粉笔大字儿,叼着笔杆儿琢磨了起来。

——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奥密克戎。

……

对,最近几天的热搜,虽然依旧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儿,但“奥密克戎”的出现,仍然还是当仁不让的占据上风,独霸榜首。毕竟,于这个大环境之下,没有什么比它还能牵动全球亿万人心的事情了。

可是,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新冠变异病毒的名称绕嘴了许多,以致于听了看了多次以后,仍然很难做到朗朗上口。

之前可不这样呀,从 Alpha 到 Beta,再从 Gamma 到尽人皆知的“德尔塔(Delta)”,几遍之后大概其的都能说出一二。但换到这回,你别往上瞅,就看着这行字儿说新病毒叫啥,十有八九都已经说不出来了。(你当真以为会有十个人来看博客吗?……)

……

这国际卫生组织(WHO)是不是网络游戏玩儿多了?也上了起名的瘾?一时间,奥密克戎的命名,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网游时代。

千禧年伊始,那个国内刚刚度过枯燥的“文字MUD”网游的年代。在《石器时代》、《千年》、《天堂》、《传奇》(你就说我多玩物丧志吧……)等等图形游戏先锋的开拓下,(几乎)所有的男生全都抛头颅洒热血的投入到了“网络毒品”的怀抱(魔爪)中。而在所有的这些游戏开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起名字。

于是乎,在尚可以重名的网络游戏世界里(后来的网游机制不可以了),什么帅啊酷啊魔啊灵的,比比皆是。大家要么是陷入了四字诗歌成语的文艺苦海,要么就是紧抓名人时事。

一会儿一个“风花雪月”、“风林山火”;一会儿一个“仨大母·鸡”、“拉灯·本拉登”…… —— 反正除了GCD的名字没人敢使,感觉在国内初期网游时代里,充斥着属于新中国特色的各种文艺复兴。

我仔细回想了下自己叫过什么。钻石苹果、玛瑙香蕉、翡翠葡萄,呃……(您的文艺劲儿呢?)

……

虽然很不情愿,迫切的希望世界早日重回正轨。但是,就当我在得知新冠病毒出现“两周年”(谁要啊?)之际的新命名时,我竟有那么一丝觉得,“欸,这名字就还挺脱俗的……”(求生欲:敬请谅解)

为此,我还专门去搜了一下为什么新冠的众多变异“亲属”,每个名字看起来都毫无关系,就好像,好像天文层面对新星的命名一样,摸不着头脑。

后来我还真找到了比较权威的答案解释。原来这一切的命名规则,都来自于希腊字母的排序。而使用希腊字母排序的根本缘由,则是在于抛开并远离诸如“WuHan肺炎、西班牙流感、英国变异毒株”等等可能被政治操弄的因素。霎时间,茅塞顿开。

……

WHO 的“良苦用心”不仅于此。要知道“Omicron(奥密克戎)”的 O 实际上是排在希腊字母第 15 位的,而实际上新冠病毒的变异种类目前只有 13 种。亦或者说,在对其命名的规则顺序上,还悄悄的跳过了两个字母。

它们一个是“Nu”,另一个是“Xi”。

前者倒是挺好解释的,因为 Nu 的发音接近 New。如果用这个希腊字母开头的单词命名病毒,会让人总觉得这种病毒“是最新款”的……

后者则真正属于政治觉悟(敏感度)颇高的一次操作了。全球领导人谁的名字开头儿有 Xi 呀?尽管发音不同,但跳过的动机原由,已经不言而喻的十分明确了。

……

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不得而知。甚至它已然给了我们一种“我永远都会陪在你们人类身边啦!”的感觉。

也许,不久之后,“派(Pi)”字开头的病毒就会登上舞台,“肉(rho)”紧跟其后。但我希望,至少我们能以一种更充满自信和安全的准备态势,从容的迎接它们的到来。

“你来就来呗,你有病,我有药!”

( 国一日一歌,《恋爱症候群》,黄舒骏。 )

( 这首歌真好啊。唉。 )

(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