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1123(朝着胶片机小小步的挺进)。

昨天是小雪。过往十一月初的那种“啊,也许还会回温呢”的小庆幸,基本就要明年再见了。从这个节气开始,气温终于向着“零下”阔步进发,并且坚决的一去不回头。

清明时节常雨纷纷,小暑大暑会烈日高照,白露秋分也是尽显萧寒……既然叫了“小雪”这个节气名,那么兴许便会迎来雪天?不光是我魔怔的对古人经验智慧总结表示着深信不疑,一些微信群里的南方朋友更是以此估算北方的雪。

“下了吗、下了吗?” “没有下、没有下。” 

小雪节气前后的这两天,与其配套的风和零下低温全部如约而至。可就好像在麦当劳点了一份套餐,大薯条和冰阔乐全都摆在了盘子上,唯独不见主角的踪影。

总得下点儿什么吧?前两天刮风时,我如此思索;今天零下六七度晨跑时,我依旧嘀咕。确实下了,鼻涕从俩大鼻孔不停的往下流。

……

最近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让我产生同一方向的感触,即想和需要时,找不到或无法办到;不需要和不再那么迫切时,(那些)反倒会被硬塞到怀里。

比如十分想再看看的雪却不见半点儿回归征兆端倪,比如因为降温亟需却满头大汗也翻找不出来的跑步厚衣裳,再比如摄影技术小小小提升想去外地甚而外国拍照却被疫情框在城里,还比如熟悉和学习了胶片机的各种知识后却发现胶卷价格暴增……可能也只有脂肪能做到永远不依不舍的随时出现在身上。

但无论如何,就像我在某天博客里所写的那样。某一天,我一定会开启想要写篇小说的进程,同样我也会开始拍起胶片。

……

可是,当下的胶卷价格确实真的太贵了。Instagram 上最被大众胶片摄影青睐的“炮塔”( Portra 400 ),单卷早就已经突破了 90 大关,进而向着百元无限逼近。就连被称之为富士坑的被无数“高手”频频唾弃的 C200,也涨至了曾经炮塔的价格。

一时间,用胶卷拍一张照片的材料成本,竟要三四块钱之多。这几乎等同于大多数手机网游的新手首冲礼包、两三根儿不错的香烟、半拉鸡蛋灌饼或者带薄脆的大煎饼、一小罐儿UCC(清咖)亦或多半杯711美式、甚至抵得上一两个超薄安全套的价格……(停车!也许现在行情早不这样了,哦。)

原谅我粗俗平庸的等量代换,但确实作为一个入门者,在 2021 年这个科技化含量越来越高的数码微单时代,踏进胶片的殿堂,即有些晚也十分的贵了。而且这些成本竟还没算上后期的冲洗和扫描……

……

鉴于此,肯定不能挥霍无度到去拿真金白银的胶卷儿燃烧爱好(金钱)了。在将一件件心仪的胶卷加进虚拟购物车后,我决定开启一面等着它们(小幅度)降价,一面尝试用另类方式磨练和习惯胶片机拍摄的可能。—— 好在,我手里的机器是徕卡以外唯一的旁轴(数码)相机,富士。

这个时候富士相机独有的胶片模拟( Film Simulation )功能拍上了用场。在其丰富的参数设置界面里,从简单的高光阴影曲线,到饱和与锐度的强级,从颗粒( Grain Effect )感调整,到色彩和降噪的控制,尤其是再配合起名为“清晰度( Clarity )”的选项修改……等等等等,综合调试一番后,还真能整出些许味道来。一下子,我瞬时便拥有了好像稍稍过期的 C200 以及白平衡与曝光稍微不太稳定的“炮塔”等等胶片。

……

可能是自我角色代入感太强了的缘故吧。自打愈发熟悉胶片模拟的设定后,在平日里的拍摄过程中,我也开始极为珍稀起了快门。“机关枪”式的突突不再出现,而是犹如转型成为了一名冷静的狙击手,只有在充分观察和确定的情况下,才会扣动扳机。

咔嚓、咔嚓、咔嚓,每一次清脆的机械快门声,似乎都预示着我离自己正儿八经的胶片之旅,越来越近了。

( 国一日一歌,《Memories》,大槻真希。 )

( 如果您<如有>从十几甚至二十年前就听过这首歌了,欢迎给我来信哈。 )

( 思い出が色あせないように~ )